读书笔记
华为为什么成功?了解华为背后的文化与管理

华为创立于1987年,是全球领先的ICT(信息与通信)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。我们的20.7万员工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全球30多亿人口提供服务。

以客户为中心、以奋斗者为本、长期艰苦奋斗,是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。坚持自我批判,是华为公司自我纠偏的机制。

企业管理就像一座冰山,70%在水下,30%在水上。对于企业而言,水面上30%的部分是规章制度;而真正支撑冰山长期漂浮在水中的则是水面下的70%,就是文化

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在实际运营中,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并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企业并不多,而华为就是其中之一。

多年来华为一直强调:资源是会枯竭的,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。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。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,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、大森林、大煤矿……。精神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,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。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。这里的文化,不仅包含了知识、技术、管理、情操……,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。(参考:《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》,2007年修订版)

“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,长期艰苦奋斗”就是一种利益驱动机制。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可以传承的基础就是不让雷锋吃亏,对那些有使命感、自觉主动贡献的人,组织不要忘了他们。这也许就是华为文化,要使这个文化血脉相传。这个文化不是在大喊大叫中建立起来和传承下去的,它要落实到若干考核细节中去。要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将文化溶解在血液中。(参考:电邮文号[2011]16号,《从“哲学”到实践》)

华为为什么成功?

华为为什么成功,其实就是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,长期持续艰苦奋斗。(华为的文化是成功的原因)

华为公司是以客户为中心,不是以老板为中心,眼睛盯着客户干活,各级主管是以客户为中心,还是以领导为中心,这是两个不同的风格,两个不同的反应,两种不同的价值观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以客户为中心,这肯定会使我们企业走向胜利。

怎么以客户为中心呢?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?首先是华为公司必须要以奋斗者为本,以奋斗者为本的实质是什么?其实就是以客户为本。奋斗者为什么而奋斗?应该是为客户而奋斗,我们公司有惰怠者,惰怠者让客户支付他惰怠的钱,客户为什么会这么无私?所以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。不管你赚了多少钱,你都得艰苦奋斗。

艰苦奋斗是指思想上的,不是指物质上的,我讲的是精神上的艰苦奋斗。如果我们公司开始舒舒服服地奋斗,慢慢可能就危险了,就没有希望了。

(参考:《对“三个胜利原则”的简单解释》,2010)

为客户服务是华为生存的唯一理由

为客户服务是华为生存的唯一理由。公司唯有一条道路能生存下来:就是客户的价值最大化

有的公司是为股东服务,股东利益最大化,这其实是错的,看看美国,很多公司的崩溃说明这条口号未必就是对的;还有人提出员工利益最大化,但现在日本公司已经有好多年没有涨工资了。

因此我们要为客户利益最大化奋斗,质量好、服务好、价格最低,那么客户利益就最大化了,客户利益大了,他有再多的钱就会再买公司的设备,我们也就活下来了。我们的组织结构、流程制度、服务方式、工作技巧一定要围绕这个主要的目的,好好地进行转变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。

(参考:任正非在技术支援部2002年一季度例会上的讲话)

华为管理

深淘滩、低作堰

“深淘滩,低作堰。” 李冰父子两千多年前的治水准则,给华为以深刻的启发。同时代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罗马水渠、浴室,已荡然无存,而都江堰至今仍然在灌溉并造福于成都平原。李冰留下的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的准则,是都江堰长生不衰的主要“诀窍”。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,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。华为公司若想长存,这些准则也同样适用。

深淘滩

深淘滩,就是不断挖掘内部潜力,拧干毛巾的最后一滴水,降低运作成本,把一切资源用到能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地方,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;同时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,确保对未来的投入,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。

低作堰

低作堰,就是节制对利润的贪欲,只赚合理的钱,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,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,给客户让利多一些,或者服务客户好一些,善待上游供应商。

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是华为公司支撑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核心理念,是华为公司发展壮大的商业模式和制胜法宝。

管理进步三步曲

先僵化、后优化、再固化。

僵化:站在巨人的肩膀上

管理进步的基本手段最简单讲有两个方面:一是向他人学习,二是自我反思。对于致力于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华为公司,向西方有着优秀管理模式的企业学习尤其重要。

公司的管理进步过去主要是在自己的经验中摸索出来的,但近几年开始下大的决心和投入资金引进国际先进管理体系,虚心学习,广泛合作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是华为的一贯方针。“百分之百自己做,那就是农民”。

僵化就是学习初期阶段的“削足适履”。任总在与HAY公司高级顾问VickyWrigbt谈话时明确指出:“我们引入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,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,继续沿用过去的土办法尽管眼前还能活着,但不能保证我们今后继续活下去。现在我们需要脱下‘草鞋’,换上一双‘美国鞋’”。穿新鞋走老路当然不行,我们要走的是世界上领先企业所走过的路。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,他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,这就是我们先僵化和机械地引入Hay系统的唯一理由。

任总是从发展的角度和针对东方人的特性来看待先僵化的:“现阶段还不具备条件搞中国版本,要先僵化,现阶段的核心是教条、机械地落实Hay体系”。“我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,要防止东方人好于幻想的习惯,否则不可能真正学习到管理的真谛”。

先僵化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削足适履肯定是个痛苦的过程。但削比不削好,早削比晚削好。总体来讲,公司还处于老实、认真、系统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的阶段。在今后学习某种新的管理系统时,初期也应采取先僵化的方针。

优化:掌握自我批判武器

僵化是有阶段性的。僵化是指一种学习方式,僵化不是妄自菲薄,更不是僵死。

任总以与Hay公司的合作为例讲到:“当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了,公司成熟稳定之后,我们就会打破Hay公司的体系,进行创新”。这就由僵化阶段进入了优化阶段。优化对象分为两块,一是国外引进的,一是自己创造的。

优化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管理变得更有效和更实用,而不是将西方式管理改造成中国式管理或华为式管理。

固化:夯实管理平台

优化就是改进,优化就是创新。持续的管理进步需要持续的改进创新。

人们说,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,这话有道理。但我们识别变化的基准又离不开相对的静止。因此,变化是经常的,但变化又是有阶段性的。我们能够把握的变化应该是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变化,就像我们只能踩在相对坚实的地面上才能够前进一样。

因此,优化之后应是固化。

任总指出,创新应该是有阶段性的和受约束的,如果没有规范的体系进行约束,创新就会是杂乱无章、无序的创新。我们要象夯土一样,一层层夯上去,一步步固化我们的创新和改进成果。表面上看来,公司的运作特点是重变,重创新,但实质上应该是在重固化和规范。

固化就是例行化(制度化、程序化)、规范化(模板化、标准化),固化阶段是管理进步的重要一环。

文化落地

华为文化的落地,需要依靠制度的保障,和对奋斗者的关怀;需要高层领导带头示范,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和引导;需要掌握舆论宣传,建设网络社区;需要通过仪式、范式、故事,利用典型事件引导员工大讨论,深入人心;最后,干部的传承是华为文化落地的灵魂,言传身教。

(这段我将"华为文化落地"的几个点串了起来)

参考

https://www.huawei.com/cn/corporate-information (opens in a new tab)

《以客户为中心》、《以奋斗者为本》等。

另外,华为内部推荐的几本书:华为管理三部曲《以客户为中心》、《以奋斗者为本》《价值为纲》,《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》,《华为活力之源》,《问道华为》